PG电子
乌PG电子技巧鲁木齐:发力远西部中心
今年3月底,《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对外公布并征询意见,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虽然这是一份旨在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而编制的规划,然而规划仍然透露出这座首府城市在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中的一些新意向。
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前夕,规划中关于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举措更清晰地体现了中央在促进新疆发展政策上的细微调整。
这里有风格独特的塞外风光、民族风情,旅游业因此长盛不衰;这里是我国西部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城市,口岸辐射全疆乃至国内外。这里还拥有着完善的城市功能街区、特色商圈和连通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这座城市带给到访者的,是一种东西方经济及文明、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感受。
今年3月底对外发布的《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针对《规划》提出意见建议的邮件、信函陆续汇总到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局。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规划》对外征询意见的过程比较顺利,下一步将完善深化城市规划成果,但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时间不便透露。
据《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09》介绍,乌鲁木齐市辖七区一县,行政区划面积137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8平方公里,总人口236.05万人,有47个民族。
乌鲁木齐地下煤炭储量富集,湖岩、芒硝、铜、锰、铁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大,拥有6万多公顷耕地和10倍于此的牧场面积。热力、风力资源极其丰富。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的《规划》编制工作早在2008年即已启动,作为新疆尔自治区的首府,当时编制规划的初衷是“解决这座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编制工作进程受到“75”事件的影响,但是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及乌鲁木齐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城市发展目标和条件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对原有城市定位进行重新调整和提升。”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江宏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发现,本轮城市总体规划除了赋予乌鲁木齐应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以及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等职能外,还在对内对外的区域发展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定位。
对内,面向西部,打造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乃至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中心;对外,面向中西亚,打造国际商贸、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基于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上述定位可以概括为“打造成我国西部地区辐射西亚和中亚的区域中心城市”,这是这座“离海最远的内陆首府城市”既有职能的延续和深化,也是我国对这道西北屯垦戍边屏障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
《规划》提出,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达500万人,较2010年翻一番有余;对应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全市的经济发展指标也作了较大的提升。
综合《规划》制定描述的各项指标、远景,乌鲁木齐在未来10年呈现给世人的,将是一个更加多元、自信和开放的姿态。
今年年初,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项目对外招标。该项目集高铁、普铁、长途客运、地面公交等为一体,是新疆构建全疆交通枢纽和西北地区门户的核心内容。
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客运站。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公里/小时。预计建成通车后,北京至乌鲁木齐的旅途时间将由现在的33小时缩短为12小时左右。
更值得期待的是,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乌鲁木齐还将打造一个汇集总部经济、商务办公、研发咨询、高端零售和居住等功能的城市新区。
规划中的高铁新区是乌鲁木齐市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也是未来乌鲁木齐的城市副中心。高铁新区位于乌鲁木齐老城区西北部,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将辐射50平方公里区域。
目前,高铁新区和另一个城市新区城北新区均在进行设计方案征集,乌鲁木齐的目标是“按照国际国内一流标准,打造新城区典范”。
“同时打造若干个城市新区,是乌鲁木齐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特别是建设用地不足的重要途径,由此必将带动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李江宏认为,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新疆天山北坡的诸多城市,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城市扩容的需求。
新疆虽然给人的感觉是地域辽阔,但其城镇总体上处于荒漠干旱区的绿洲内,人地关系依然十分紧张。以乌鲁木齐为例,单就适宜人居的平原绿洲经济区来看,该市的人口密度甚至不亚于中部地区城市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也酝酿加速拉大城市框架,中心城区主要构建高铁新区、城北新区、西山新区、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区与老城区组团发展的模式。
其中,高铁新区主要打造西北门户枢纽;城北新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功能;西山新区重点发展科教、高新技术等产业;老城区继续推进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文化创意、教育等服务功能;米东区重点打造石化基地,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区。
演进中的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已在行政规划与政策层面达成统一,但在产业及其他社会发展层面的一体化程度如何,仍需取决于两地对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对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在《规划》中,“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被置于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为此,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将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展开合作。
“新疆的特点决定了在制定城市乃至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综合考虑,把城市发展与兵团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新型工业化。经过多年发展,乌昌地区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各具优势的工业体系。其新型工业化道路已逐渐凝练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的条件,加快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作为天山北坡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乌鲁木齐应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突出作用,并把第二产业向昌吉、石河子等周边转移,突出土地、水等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肖金成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旅游业为例,此次《规划》设置专门章节予以表述,明确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凸显了首府城市对于发展旅游产业的期待和自信。
旅游业堪称新疆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乌鲁木齐更是全疆旅游集散地和接待服务地。李江宏认为,旅游业对于促进消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乌鲁木齐具有天然的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很适于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推进新型工业化,必然离不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要求,必须考虑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的问题。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乌鲁木齐缺水,因此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诸多限制。比如,因为植树及绿化养护耗水大,绿洲城市是否适合大规模绿化。
李江宏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乌鲁木齐对周边的荒山荒地进行了持续绿化,已收到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如何加强管理,让已经取得环境效益的绿化成果为城市公众所用,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比新增绿化面积似乎更为经济、有效。
在关系城市协调发展的几个核心要素中,除了产业、环境,还有一个就是人口。《规划》提出,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的市域人口将达到500万人,较2010年翻一番有余,这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移民城市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李江宏认为,由于土地等空间资源日益紧张,对于乌鲁木齐这样首位度高、资源约束性强的城市,未来应该注重对人口总量的控制,而不是一味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
肖金成则指出,城市人口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聚集程度,随着相关产业或聚集,或向周边扩散,人口总体增长的趋势将受到限制。
作为西部地区的众多首府城市之一,乌鲁木齐也有这些城市共有的一个梦想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此前,关于区域中心城市的争夺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但一个区域到底需要多少中心城市,目前仍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区域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心城市的数量会逐渐增多。目前,在西部地区,成都、重庆、西安等西部城市似乎更被看好。
“乌鲁木齐无疑是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城市规模无法与重庆、成都、西安相比,水资源匮乏,人力资源也有所不及。”肖金成同时认为,乌鲁木齐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向西开放方面具有区位优势。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区域中,东北亚地区和东亚、东南亚地区靠近东部,唯独中西亚地区在西北内陆,随着地缘政治重要性的提升和经贸往来的加深,该区域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乌鲁木齐恰恰是这个窗口城市。
李江宏认为,在远西部地区,特别是与中西亚国家的一些大城市相比,乌鲁木齐在经济实力、产业门类、开放程度、城市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具备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要素。同时,在我国西北地区,乌鲁木齐是对外开放的唯一的首府城市,所以其“远西部中心城市”的定位无可争议。
中国最西部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将成为中国西部或者远西部中心无论这个愿景能否实现,未来的乌鲁木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登上国内、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