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PG电子APP2025双十一观察:抖音变奏、闪购大战、电商税…电商行业行至拐点

2025-11-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PG电子(Pocket Games Soft )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游戏供货商[永久网址:363050.com],首位跨足线下线上电子游戏开发。PG电子,pg娱乐,PG电子试玩平台,pg电子app,pg电子外挂,pg电子接口,pg电子技巧,pg电子下载,欢迎注册体验!

PG电子APP2025双十一观察:抖音变奏、闪购大战、电商税…电商行业行至拐点

  :在这个双 11 前夕,讨论多年的电商税终于落地,并开始严格执行。从7月开始,各电商平台的后台数据已同步至税务局,大量商家在双11期间收到短信,要求解释数据与此前申报收入不一致的原因——除非解释被税务局采纳,否则,商家将面临补税。

  这将极大地改写现有电商行业的规则。对于一些牺牲利润而「疯狂做量」的商家来说,每单利润往往只有几毛钱,一旦补税,就意味着亏损;而对于那些因刷单而产生的虚假流水,更是难以解释,许多商家的结局可能只有跑路。

  积极一面是,这意味着从疫情开始的、以低价策略为螺旋转动的电商结构已经开始瓦解——「电商税」很可能对现有电商结构和行业进行一轮重新洗牌。

  另一个角度看,抖音电商由算法驱动的内容电商模式,其效率可能也已转到极限。

  回看2023 年,抖音电商狂飙突进的开始——这一年的电商行业,有一则重要传闻:

  抖音电商 GMV 一跃冲到 2 万亿,其广告收入达到惊人的 4000 亿;作为对比,淘天当年创造了7.7万亿的电商GMV,其广告收入也才 3000多亿。行业人士们分析,抖音电商的 2 万亿GMV中,如果扣除 40% 的退货率、再扣除 iPhone、黄金、话费等为 GMV 注水的单品,线%。

  尽管这则新闻后来被字节高层「辟谣」,称该数据“与事实严重不符”(但字节官方未披露确切的电商广告收入)——不少从业者仍把这个数据奉为真相。

  以倪叔为代表,他和许多同行们认为,抖音的费率这两年仍在上升。他的论据是身边人最近的案例:某国内类目 Top 2 的知名品牌,在抖音请了一位超级主播做了一场直播,这场直播的广告投流费用共计 1800 万,而最终 ROI 仅为 1:1.12,这个数字还并未纳入退货率的计算。

  「2025 年的抖音电商,每卖一千万的货,抖音平台要抽走 35-45%。这还不算达人的合作费用、不算退货。所有的数字综合在一起,从业者发现,在抖音做电商,没有 90% 利润率是不可能赚钱的。」(注:以上数据判断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据倪叔介绍,2025 年,字节取消了抖音电商的独特算法——电商不再享有单独的流量池,所有的赛道全部拉通,内容被放到同一个维度赛马,根据用户的喜好分配流量,「那么电商是不可能打得过短剧、游戏,甚至不可能打得过普通内容」。

  这个双 11 期间,品牌商家们发现,真金白银投来的所谓「全域流量」中,包含着大量低质的字节系其他APP流量——这些流量可能来自红果短剧、番茄小说、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抖音极速版…

  「这些流量并非来自抖音原生高质量用户,而是为了看一集免费短剧、看一页免费小说,就跑到直播间待几分钟或留言去做任务(的任务型用户),是根本不会有转化的用户。

  而这些用户,就是巨量引擎所谓的「A3人群」。(注:巨量引擎根据用户与广告主之间的关系,将所有用户分为A1- A5;A1,从没听说过你的用户;A2,看过你广告但是没有互动过的;A3,看过你广告且有过互动,最有可能转化的潜在用户;A4,买过你的用户;A5,买过你且愿意推荐给别人的用户)。

  平台在大量地组织这些用户去完成任务——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平台之外,实际上就是「刷单」。但在平台之内,这些用户被反复搬运,造就出虚假的GMV。」

  曾经,抖音算法创造了高效的人货与内容匹配的系统,但在行业人看来,这套系统的效率也已达到极致——出于竞争,许多品牌虽仍然无法放弃内容平台的阵地,但迅速下降的 ROI 正让他们减少投入。

  过去三年是内容电商充斥着繁荣泡沫的三年。被泡沫喂饱的电商从业者们,已经瘦骨嶙峋,提不起兴致。

  对于淘宝和京东来说,电商是不能被抛弃的基本盘——在一潭静水的电商行业里,市场需要新的血液与活力,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这一点。

  围绕即时零售的这场「三国杀」,开始是由京东向美团发起的闪击战,事实上却可以被视作京东无意间奉给阿里的一份「礼物」——至少从数据上看,阿里后来发起的闪购大战,为自己带来了约一个亿的新增用户(数据来自淘天官方)。

  AI电商:阿里最早提出了 AI 电商,这是一个正确且远大的方向,但它无法立刻解决当下的所有问题。

  内容电商:用抖音的方法打抖音,这很难成功。但这次尝试也让阿里认清:媒体平台已是竞品,不是朋友——要避免用广告投放直接「壮大」对手。

  即时零售(闪购大战):在上述逻辑下,把原本的内容平台投放预算,用来补贴用户——既能够避免直接投放对手、壮大对手,又能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友好关系。

  闪购战与围绕即时零售的布局,毫无疑问是2025年最热闹的,却不是最重要的——即时零售只能算作电商的补充,却不是电商的未来。闪购背后,是一盘更大的新棋局。

  从阿里组织架构的变动来看,这场闪购战只是一个序曲,背后是更大的升级图景——阿里要从电商平台,升级为一个AI +大生活服务的平台;

  2025 年,飞猪、饿了么纷纷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淘金币作为一种激励玩法,正渗透进阿里系的每一项生活服务,并能够横跨阿里系各类app使用;再反观此次闪购大战,能够调度多BG(事业群)的资源而形成一股合力,要么,来自极高的权力禀赋,要么,来自集团的高度共识。

  而双11前夕的淘天内部沟通会上,淘宝平台总裁处端的发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他说,「整个淘宝、天猫购物和产品链路基础是产品体系,是基于购物来做的,接下来会进行升级,升级成基于生活服务」。

  据我了解,从今年8月开始,淘天开始了整个商品库的重写+消费资源的优化——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目的,是为了在未来,能够让 AI 发挥充分的价值。

  无论是对于阿里、字节、小红书等任何一个超级平台而言,都不会、也不容放过在 AI 层面的机遇。这既是攻,也是守。

  尽管所有人都在探索 AI +电商——目前,豆包正在悄悄接入抖音电商,淘宝也在双 11 前夕上线了 「AI 万能搜」,开始为消费者解决一些实际购物问题。但必须承认,这仍然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所有玩家只是刚刚起步。

  但不用怀疑 AI 所能带来的提效空间——以豆包和淘宝万能搜为例,面对一个对话类的chatbot(同时也可能是agent),用户将做出比以往更主动、更深入的表达和交互,这将构建出更深刻和准确的用户理解,因为,AI 有能力理解模糊意图和深度意图。

  相比以往的用户主动搜索关键词(那是更加孤岛式的数据),在 AI 时代,用户可能直接表达出更丰富的诉求,甚至延伸出情感依赖——这也是为什么,超级平台们,一定会走向超级入口。

  仅代表个人观点:这,才是2025年这个节点,电商行业最值得关注的新鲜事。

  倪叔:电商税已经讲了非常非常多年了,但是今年是真正的落地了。双十一的前一个月,我身边大量的商家,包括我所在的公司都收到了短信:要求前往税务局解释,为什么你们在平台上经营的数据与申报税务收入不一致。如果解释不清楚,就要补税。

  这对行业肯定是一个重大影响。淘宝、微信小程序这类个人化经营的电商,原本其税收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地带,今年全部被确认了。当前的市场环境不允许你赚很多钱,消费者价格敏感,同时平台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商家的利润非常薄,在非常薄的情况下就疯狂的做量,一天发几万单,但每单利润可能只有2到3毛钱。

  这种情况下再补税,商家是铁亏损的。而对于一些刷单的案例来说,只要被查税,要么就是亏损,要么就是跑路。

  卫诗婕:我留意到今年对于「仅退款」等恶性现象有一定治理。当下还有哪些对电商行业的,隐蔽的伤害?

  倪叔:电商行业正在遭受的是隐蔽的掠夺。去年我们讲了低价,今年我们来讲讲算法——既然讲算法,肯定要聊抖音这样有代表性的平台。今年双 11 之前,我专门采访了一些大商家,他们告诉我,今年对抖音没有任何预期,因为他们发现,今年双11,在抖音投流极差,用钱投的全部都是全域流量——

  你投到的是大量的来自于火山小视频、抖音极速版、番茄小说、西瓜视频等等能通过穿山甲买到的那些外溢流量。这些质量跟整个抖音原生用户的质量其实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

  这里面有大量的用户是为了看一集免费的短剧、看一章免费的小说、看一页漫画而接受一个任务——即跑到你的视频下面看一下,或者跑到你的直播间里面待几分钟。这样的任务型流量来了之后,这些人根本就不会有转化率。字节官方在抖音极速版里组织大量的任务型流量做互动——品牌用真金白银投的全部是做任务的用户。如果这个行为发生在平台之外,这就是刷单了,但是在平台之内怎么定义呢?

  巨量引擎把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分成 A1 到 A5:A1 是从来没听说过你的; A2 是看过你广告但是没有互动的; A3 是既知道你是谁又跟你有过互动的, A4 是买了你产品的人; A5 是买了产品还四处推荐给朋友的,你的宣传者。

  刚刚说的那些任务型的流量,在巨量引擎的逻辑里,它管这些人叫你的 A3 用户——最有可能转化的潜在用户。但实际上这个人永远不会转化,就跟渣男欺骗一个女生一样的,你以为再努努力你俩就谈上恋爱了,但实际上这个人是来做任务的,是婚庆公司请来的托。

  所以今年双 11 品牌方发现什么呢?第一,他们的转化是砍半的;第二,他的退货率比日常还高;并且今年直播间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动不动被限流——因为今年有很多次的清朗运动,抖音现在作为最主流的舆论阵地,它的管理是前所未有的严格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们就没有预期了。讲一个真实案例:国内某类目的top2品牌,请了抖音上的超级大主播做了一场直播,烧了 1800 万的广告流量费用,最后的 ROI 是 1: 1.12,而且不算退货。

  卫诗婕 :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之前跟抖音上的头部主播私下交流,他们告诉我,成为头部之后,他们需要给平台投流花的钱越来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铁打的抖音,流水的头部;平台养出头部主播后,后者就成为了新的投流现金奶牛。这和你所知道的是否吻合?

  倪叔 :是吻合的。但是你所说的是之前的事,今天的抖音不管你是大品牌、小品牌、大达人、小达人,只要不给钱,就没有流量,跟你成不成长起来没关系。只要想要流量必须给钱,因为抖音的用户增长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停止了。

  卫诗婕:还是要严谨一些,我去查了,官方披露的数据从未显示抖音用户停止增长了。

  倪叔 :圈子里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而且这个时间点可能在 2023 年。抖音公布的数据已经接近 12 亿用户了,中国一共多少人?请问哪来的空间?他没有增长空间了。2023年的第四季度,它的用户数据就已经停止增长。

  按照互联网增长三段论:第一阶段就是增长DAU,第二阶段增长ARPU值,就是 DAU 下的用户贡献,第三个阶段是极限的用户,比如在 100 万人里面有一个人,其贡献意愿超过那 100 万人的贡献,就把这一个人的值拉高。现在抖音在第二个阶段。

  今天的抖音已经被它整个商业化路线撑爆了——现在我们每刷 10 条抖音里,有 3 - 4 条内容是商业化内容,同时还有3 - 4 条是以营销为目的的内容。2019 年的抖音只有两条商业化业务线,一个是品牌广告,一个是电商广告。但今天它有了品牌广告,有了游戏、电商广告、本地生活,还有行业利润 120% 的短剧。

  江湖上传,2023年,抖音的推荐算法池子给电商分配的比例大约是13%,这个数字在2025年据说已经下降到7%。我记得之前有一个新闻是讲,字节给海外员工解释他们的行权价格变化时,发了一个内部的财报数据,其中显示,还是游戏、广告、短剧更赚钱,电商在这里面排名不靠前。

  可能也因为看清楚了这件事,所以抖音的状态是,我不是一个电商平台,我是一个电商营销平台,我不谋求份额超过京东或者阿里,我只想把我的流量卖个好价钱。也因为这样一个站位,对整个电商行业来说,它并没有一个耕耘者、建设者的心态。

  我们认识这么多的巨量引擎的人,去年这一年多少人被裁员了?本质上是:这些人只要完成了把品牌主从线下拉到线上、加入系统这个任务之后,这些人就可以走了,这些人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就完成了;同样地,中国电商行业在今天为抖音提供了足够多的广告预算和利润,可以作为燃料帮字节去征战全球的时候,他们的历史任务也完成了。

  我刚才说了,2025年的抖音电商,每卖1000万的货,我们要被抖音抽走35% - 45%。对于品牌方来说,如果再算上达人合作的费用,算上系统扣点、退货、人员成本——一个商品如果没有90%的毛利,根本无法在抖音上赚钱。这也是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禁止家人在抖音上买东西。当一个商品90%毛利,你买的就不是商品本身。

  卫诗婕:你刚才说到以2023年为对比的话,抖音电商的费率是在持续上涨的,相当于大家花了更贵的价格买到了更差的流量,可以这么概括吗?

  倪叔:从我们行业内了解的数据来看,天猫的费率已经降到了 13% 了,算上一些补贴甚至更低。所以今年有很多的品牌他们在回流天猫、京东、唯品会,因为这些渠道是真的实实在在能帮他赚钱的,但是他们也不能放弃抖音——因为今天的用户行为发生了改变,内容占据了中国人的时间,尽管这些平台能帮大家赚钱,但是没有人敢不经营内容性平台。

  只是在当下,内容电商的成本结构,已经在个别平台的贪婪主导下,被扭曲到了一个不可持续的状态。一方把所有人的钱都赚完了。这个行业不能再这么转下去了。

  卫诗婕 :传闻电商在字节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事实上它的现金奶牛已经变成了短剧,而业务中心转向了AI。电商对字节来说不一定是最重要。但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电商是最重要的基本盘之一,它们其实无法坐视行业的状态而不理,其实也很着急,可以这么说吗?

  倪叔 :行业确实到了需要拨乱反正的时候。所以去年双11,天猫总裁家洛说过,我们不再发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字(GMV),因为这对商家没有意义,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商行业也没有意义。今天的问题不是我们今年能卖多少个亿,是这个行业游戏整体的结构已经撑不下去了。他讲的这些话背后是极含深意的,只是非行业的人听不懂。

  卫诗婕 :如果电商现在真是一个虚弱的行业,那么它接下来该往哪走?你怎么看今年最重要的商战,即时零售的「三国杀」?即时零售是电商的未来吗?

  倪叔:首先要认识到,在今天的存量时代,我要有一口吃的,必须去别人的碗里咬。京东打美团,其实是刘强东精心挑选后的结果。京东要守 3C 这条线,阿里也要守百货这条线,所以即时零售这一战是必须要打的。但是即时零售并不是电商市场的未来。

  阿里近年来尝试过三次战争:第一次是AI电商,第二次是内容电商,第一次战争战线太长,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第二次战争无法成功,因为永远无法用抖音的方法打败抖音,但这次战争留下了一个重要认知,即媒体平台不是阿里的朋友,而是阿里的敌人。不要去壮大自己的敌人。

  闪购战,就是在这个重要认知基础上,所诞生的战役——它用原先投放广告的预算,去直接补贴消费者。过程中,阿里和消费者建立起全新的连接。我觉得这件事是对的。同时,即时零售又是一片没有运力进不来的战场,这就把抖音、拼多多拦在了门外。

  但即时零售的市场有限,它永远也无法做家电、房产。所以它只能作为电商的补充,而不是电商的未来。

  卫诗婕 :我也认为,即时零售可能是今年最热闹的商业战争,却不是最重要的。闪购其实是一个序曲,牵动出的是阿里一个更大的战略图景——即从一个电商平台,升级成为一个AI + 大生活服务平台,这也是为什么,飞猪、饿了么都并入了阿里大的电商事业群。它会逐渐往一个超级入口去走。

  倪叔 :马斯克前段时间讲,他们认为未来五年没有手机、没有 APP 了,如果那真的是 AI 的远景,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范式来解决今天电子商务所遇到的问题。这个东西我们报以期待,但是可能对于成熟的商人来说,可能不在我目前的商业考量之中。

  在这个点上,我觉得双 11 会是观察闪购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到底闪购会不会给原有的业务注入足够多的动能?这件事情要留待阿里和美团的二次交锋——最新财报的再次对撞。但是在这次对撞之前,双11就是其中一次观察点。

  卫诗婕 :但今年的双十一对于阿里来说,无疑是承压的,这可能也是它有史以来最五味杂陈的一个双十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