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吴晓求教授为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新生讲授专业第一课PG电子下载
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人大东校区为财政金融学院”,这是东校区本学期启用后财政金融学院第一堂专业课。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吴晓求教授开篇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强调学术研究需不断做新思考、探索新内容,避免重复陈旧观点。他认为学术交流应基于平等探讨,鼓励同学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学术与事业,勇于接纳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探索真理。
第一个问题聚焦“大历史视野是什么”。他指出,中国正处于历史性关键时期,从1978年人均GDP仅100多美元的贫困国家,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2024年人均GDP达到13500美元。更为重要的是,从2010年起,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占比达到19.8%,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则超过30%,成为继英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超过30%的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背景。这一奇迹源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通过市场经济发挥分工优势、激发个体与企业活力,同时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作用,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转型,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第二个问题探讨“中国经济的理论体系变革和政策重心转型”。他分析,中国已从短缺经济进入相对过剩的时代,理论逻辑需从“促生产、保供给”转向“促消费、调结构”。政策重心应聚焦:一是推动产业向科技、高效、低耗、高附加值方向升级;二是不断拓展消费空间,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体制,构建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三是调整财税结构,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民生支出,同时稳定政策预期,完善法制以增强市场信心。
第三个问题阐述“中国金融的变革与金融强国建设”。他强调,金融是国家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具有支付清算、风险配置、财富管理等多重关键功能。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重视两大要点:一是人民币自由化与国际化,提升国际影响力;二是构建以人民币计价资产为基石的国际金融市场,推动金融体系开放与结构调整。这需要以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为硬实力支撑,同时完善法制、强化契约精神与透明度等国家软实力,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形成可持续的资产交易体系。
第四个问题关注“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和开放”。他指出,资本市场需从“融资市场” 转向“投资市场”,改革重点包括: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增加具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吸引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制度体系,将处罚机制从行政处罚为主转向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并重,强化信息披露与监管,通过3-5年系统改革,使市场具备风险收益相匹配的投资属性,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
最后,吴晓求教授勉励同学们,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正处于关键历史阶段,建设金融强国是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同学们深刻理解这四大问题背后的理论逻辑,以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学识投身实践,为推动中国金融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