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
央行PG电子APP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不仅是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汇总,更是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成绩单”与“路线图”。
《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进行阐述。其中特别提到,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宣布了一揽子三大类共10项货币政策措施,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有效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5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
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5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落实好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综合施策,促进预期平稳,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报告》显示,主要驱动因素由重资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换挡,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60%,转变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
当前,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配性,特别是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支持扩大内需等要求,把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从多个维度看,信贷结构都在不断优化。
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信贷支持,科技贷款多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25年6月,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5%,比同期本外币贷款增速高5.8个百分点。
绿色金融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绿色贷款余额由2019年末的9.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
普惠金融量增面扩,2018年末以来普惠小微贷款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24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6099万户,大约是2018年末的3倍。
据了解,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抓好《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落实,着力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做好债券市场“科技板”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规范和丰富环境权益抵质押等绿色金融产品,加强融资对接和环境信息共享,健全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建设,强化养老产业融资支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谈及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会议提出,将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宏观审慎管理。
此次《报告》显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完善金融稳定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推动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通过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压力测试、重大事项报告、风险监测预警等工具开展银行业风险监测。综合运用股票质押融资压力测试、公募基金流动性压力测试、金融市场压力指数等工具,及时关注资本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加强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和评估。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动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筑牢更加强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网。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落实业务分类分账改革要求,引导其强化职能定位,厘清业务边界,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领域与产品体系。支持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券,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保障存款保险机制平稳运行,有效发挥存款保险防范挤兑、差别费率、早期纠正、风险处置等核心功能。
《报告》提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重点工作之一。具体来说: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依托附加资本和杠杆率、恢复和处置计划、压力测试等监管工具,进一步做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加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跨境危机管理合作,稳步拓宽附加监管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加强从宏观视角对金融稳定总体形势的分析。平稳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处置,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金融风险处置和早期纠正职能。严格履行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监督管理。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